单位名称 | 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毛健 |
住所 |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洋江东路19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0 | 经费来源 | 经费自筹 |
年初数(万元) | 179.78 | 期末数(万元) | 415.9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前沿及共性黄酒、纺织、食品、生物工程等产业技术与新产品的研究开发;黄酒、纺织、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技术咨询服务、检验检测、对外交流合作与技术培训;相关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及科技孵化;承担各级政府部门、企业及其它机构和社会团体的专项课题与科研项目等。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2MB1F76561E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越城区人民政府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绍兴市滨海新区管委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执行本单位章程的情况:2024年,本单位严格遵循章程开展工作,紧扣宗旨和业务范围,稳步推进各项任务。在内部管理上,依章程明确组织架构和决策流程,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保障科学决策。同时,落实人员、财务管理等制度,开展培训考核,提升员工素质,规范财务运行。通过严格执行章程,单位工作有序开展,效能显著提升,为实现发展目标奠定基础。(二)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得具体业务活动:1、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研究院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的专家委员会,成员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4名,外籍专家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5名。为更好地满足绍兴本地企业发展水平及需求,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发挥江南大学“双一流”高校学科优势,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产品开发,研究院根据战略发展规划,优化人员配置,建立了拥有教授、副教授、青年博士、硕士在内的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2024年,实际入驻研究院人数24人,其中:核心研发人员23人,博士或具有高级职称人员为11人。此外,研究院紧跟政策导向,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该年积极申报高层次人才项目共计10人次,具体为:申报国际工程技术领域顶尖人才计划1人次(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申报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1人次(国家优青)、申报科技部引才计划7人次,申报浙江省引才计划1人次。2、研究水平与贡献(1)科技论文发表:2024年,研究院科研成果在相关领域权威期刊,发表科技论文共计34篇。其中,英文SCI论文22篇,发表量和影响因子均居黄酒行业第一;中文核心论文12篇,发表量和影响力均居黄酒行业第一。(2)专利申请及授权:2024年,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7件,授权发明专利5件,其中:授权国内发明专利3项,国际发明专利2件。(3)科技成果鉴定:2024年,中国酒业协会组织专家在北京对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高浓(烈性)黄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古越龙山1号黄酒酵母原位选育与应用”、“国酿‘只此青玉’黄酒小分子肽定性定量分析技术的研究”、“‘兰亭酒’品质特征研究”、“海派黄酒的系统解析及技术创新应用”5项项目进行了科技成果鉴定。项目科研组在这些成果中体现出了对黄酒行业的守正与创新,扩大了黄酒市场的应用前景。对此专家委员会一致认为,这些项目整体技术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科技奖申报:2024年,研究院共计申请科研成果奖励4项,其中3项获得奖励,包括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3、服务地方企业(1)承接各类横纵向项目:研究院积极与多家单位保持合作与交流,为其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科技咨询等服务,以加快其在黄酒、腐乳、酱油等领域的技术攻关,先后签订技术合同,并产生技术交易额1217.567万元。合作企业包括: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及国家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塔牌绍兴酒有限公司、绍兴女儿红酿酒有限公司、绍兴咸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绍兴鉴湖酿酒有限公司、中粮孔乙己酒业有限公司、绍兴咸亨酱园有限公司等。(2)举办技术培训/服务:主办/承办/参与技术培训主要有3场。2024年6月16日,研究院副研究员周志磊赴福建省做酒协品酒师选拔培训:做黄酒风味相关技术培训。2024年7月23日-26日,2024黄酒技能提升培训班在江苏宿迁开班。此次“技能强化提升培训”首次采用黄酒品酒师培训电脑系统,培训内容涉及科技酿造、感官品评、品牌塑造等全方位理论知识与实操强化训练,全面提升参培人员技术技能水平与整体素质,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健以《科技赋能销售,讲好美酒故事》、《酿酒原料与发酵原理》为题从老黄酒酿出新滋味“破圈”困局、应用科学基础研究讲好美酒故事、面向消费者的品饮体系和美味表达、面向消费者的舒适度和健康品质表达、酿酒原料与发酵原理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讲解,并就学员们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现场交流。2024年9月27日,研究院承办的2024年绍兴市酒体设计师竞赛在浙江省绍兴黄酒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举行。我院主要负责竞赛方案制定、样品选择、试卷编写、考场布置、监考以及试卷评阅等工作。本次竞赛旨在为推动绍兴黄酒产业发展,打造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促使从业人员更年轻化发展。(3)受邀参加绍兴黄酒嘉年华: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连续4年参展中国国际黄酒产业博览会暨绍兴黄酒节。2024年11月7日-12日,我院秉承本次黄酒节“齐聚黄酒之都、共绘创领黄酒未来”的主题理念,携黄酒与人体健康研究等各项研究成果以及黄酒科普原创周边实力亮相本届展会。同时,我院院长毛健教授以《守正创新科技赋能》为题,在2024中国黄酒产业发展振兴大会暨古越龙山沈永和360周年大会上,围绕黄酒科技创新发表了演讲。受邀参与2024十堰·房县黄酒文化月开幕式,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健等领导共同推杆宣布开幕。黄酒文化月活动以“诗酒太极千年传承”为主题,通过为期一个月的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现黄酒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文化月活动不仅是对传统黄酒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更是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重要举措,为促进黄酒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同时,我院院长毛健教授以《挖掘房县黄酒特色,讲好科技故事》为题,在中国鲜活黄酒发展大会上,围绕房县黄酒技术创新及鲜活特性等展开主题演讲。(4)承办大型会议:2024年11月3日,2024生态酿造与环境保护学术会议暨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年会在重庆召开。本次大会由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共同承办。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多位行业内领军人物和知名专家进行了主题演讲,探讨了生态酿造与环境保护领域的前沿研究进展与未来发展方向,并积极构建交流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本次会议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主任委员王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席北斗,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赵谋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传统酿造食品分会秘书长、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健主持,共有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高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等企业代表,共计13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2024年11月16日,泸州老窖-江南大学国宝生态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24年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盛会由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与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以"科技赋能生态酿造,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为主题,汇聚了政产学研各界精英,共同擘画中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蓝图。本次年会特别设置了“未来酒业发展圆桌论坛”,与会专家就生态酒庄建设、智能酿造装备国产化、非遗技艺传承等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此次会议不仅是对过去一年校企协同创新成果的集中检阅,更通过组建跨学科专家智库、制定五年联合攻关规划,为传统酿造业现代化转型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正如江南大学(绍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青兮所言:“这种‘产业命题+高校解题’的合作范式,正在开创中国酒业科技创新生态新模式。”2024年10月10日至12日,第八届全国发酵工程学术研讨会在锡召开,本届会议由江南大学、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主办,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承办。陈坚院士、郑裕国院士出席开幕式并作大会特邀报告,马延和研究员、路福平教授、钟建江教授、江正强教授、朱晶博士、金城研究员、孙彦教授、庄英萍教授、吴边研究员、王振明博士、黄和教授、徐健研究员以及“伦世仪教育基金”杰出青年学者获奖者等一批专家学者分别作大会报告,共同研讨发酵工程及相关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在国家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建设低碳环保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届大会报告内容丰富,得到了国内同行们大力支持,多名院士、国家杰青、长江学者出席了会议并作大会报告。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行业盛会,多家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参会,共商发展、创新未来。2024年12月15日,中国鲜活黄酒发展大会在“中国黄酒之乡”湖北房县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承办,汇聚了来自全国黄酒行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负责人。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毛健教授在会上作主题演讲,围绕房县黄酒的文化底蕴、酿造工艺、产品特性及风味特征等核心指标展开深入研讨。本次大会通过专题报告、圆桌论坛、产品品鉴等多种形式,深入探讨了黄酒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关键议题。作为黄酒行业年度盛会,本次会议不仅为房县黄酒走向全国搭建了重要平台,更为推动中国黄酒产业的共同繁荣、促进黄酒行业的协同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在中国黄酒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24年8月21日至23日,2024第11届国际酒文化・科学技术学术研讨会在中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江南大学(绍兴)产业技术研究等单位共同承办,会议期间,国内外专家学者围绕微生物组学、生态酿造、风味与感知科学、固态发酵工程学等学术前沿,以及固态发酵的机械化改造、酿造新工艺与新产品开发、发酵副产物的综合利用等酿酒行业的热点、难点和共性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研究院积极参与研讨,与各方共同分享研究成果,探讨行业发展趋势,为推动酒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酿酒技术的进步贡献智慧与力量。4、推动教科人一体化建设2024年4月,研究院正式进行科普公众号运行,以毛健院长主编的科普类专著《国酒·黄酒》、《国酒·露酒》为主要载体进行科普;并通过该平台以及研究院网站更新科技学术类文章推送,为关注者输送行业前沿科技情况,前后发表科普文章22篇。自研究院成立至今,始终秉持教科人一体化建设理念,致力于为社会培育高素质人才。截至目前,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75名,涵盖学生和相关企业职员。其中,博士后3名,博士10名,硕士有42名,为科研领域注入了强劲的新生力量。同时,积极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雁门王酒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定向开展检测与感官培训,培养相关职员20名,有效提升了企业的专业技术水平。2024年,研究院持续发力,正悉心指导培养在研学生20名,包括博士后1名、博士7名、硕士12名,不断为科研事业储备后续人才。研究院通过一系列面向学生与企业职员的培养举措,成功构建起教育、科研与人才发展的有机融合体系。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满足了不同领域的人才需求,更有力地推动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全方位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教科人一体化建设道路上树立了卓越典范。(三)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研究院累计开展科研项目共计23项,其中包括绍兴市“揭榜挂帅”项目1项、省级“领雁”项目1项、省地协同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项;研究院与企业签订合同17项,合同金额总计1217.567万元,其中到账349.367万元。同时我院科研成果“浓缩黄酒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低醇高酯’黄酒酵母的原位选育与应用”、“国酿‘只此青玉’黄酒小分子肽的分离鉴定与功能研究”以及“‘兰亭酒’品质特征研究”分别在浙江古越龙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会稽山绍兴酒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落地转化,累计新增销售收入23,890万元,新增利润4,669万元,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由于运行经费拨付流程冗长,资金迟迟不能到账,已拖欠专家工资,制约了我院在高层次人才招引、高水平活动举办、高能级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发展。2、绍兴市内汇聚了多家各具特色的研究院,它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充分发挥优势,为绍兴市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然而,各研究院在研究方向、政府资金支持以及规模体量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此情况下,若采用统一的绩效评价体系来衡量所有研究院的工作成效,可能会面临一些适应性挑战。为此,我们建议在考核体系中充分考虑政府经费投入的差异,探索引入经费当量考核机制,以期使评价更加科学合理,更好地体现各研究院的实际贡献,同时为未来发展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
四、下一步打算 | 依照《共建江南大学绍兴研究院协议》的具体条款和要求,深入挖掘并充分发挥研究院自身在科研、人才、技术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一方面,积极开展外延合作与协同创新,主动加强与绍兴本地企业、高校以及其他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在平台建设、公共服务和成果转化等关键领域的投入和工作力度。通过以上举措,确保顺利完成各项考核,为绍兴相关产业传承和创新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221100113232发证日期:2022年12月28日有效日期:2028年12月27日发证机关: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绩效情况:对《共建江南大学绍兴研究院协议》的考评结果为优秀。受奖情况:1、项目“浓香型白酒窖池微生态溯源与调控技术开发应用”荣获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年月:2024年3月;2、项目“绍兴东路黄酒女儿红特征风味物质研究”荣获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年月:2024年3月;3、项目“高端黄酒代谢机理解析与品质调控”荣获中国酒业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证书年月:2024年3月。受罚情况:无诉讼投诉情况: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