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

信息来源: 事业登记系统 发布时间: 2025- 04- 10 16: 23 浏览次数:

来源: 事业登记系统
发布时间: 2025- 04- 10 16: 23

单位名称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法定代表人高长有
住所  绍兴市越城区迪荡街道平江路2号绍兴水木湾区科学园3号楼
开办资金(万元)10经费来源经费自筹
年初数(万元)19338.51期末数(万元)30431.02
宗旨和业务范围微电子技术、电气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文化品牌传播与文化产业发展相关的科学技术研究、科研平台建设、技术开发与服务、技术咨询、人才培养和培训、科技人文交流与咨询、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检测技术与设备开发、检验技术研究与咨询、检验检测服务、认证服务等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602MB16000591举办单位浙江大学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于2022年1月揭牌成立,是浙江大学与绍兴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越城区、滨海新区重点支持的具有独立法人性质的事业单位,是浙江省新型研发机构,研究院下设微电子研究中心、生命健康研究中心和亚洲文明研究中心,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先进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和文旅融合等领域,开展科技研发、人才培育、成果转化等工作,打造一流的新型研发机构、高能级科创平台。总部位于绍兴市越城区迪荡街道平江路2号绍兴水木湾区科学园3号楼。2024年新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牵头建设全省先进微纳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器械表界面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2024年是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实现首个5年建设期目标任务关键之年。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市校重要战略部署,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深入推进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科技交流,较好地完成了年初既定任务目标,为建成国内外一流高能级科创平台奠定更加坚实基础,为绍兴建设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试验区贡献了力量。(一)平台能级跨越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1.科创平台提能升级找准战略定位,聚焦校市所需,研究院所能,积极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2024年,牵头获批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省先进微纳传感技术重点实验室(越城零突破)、医用高分子材料与器械表界面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集成电路关键技术高价值专利培育基地(全省首批)等高能级平台4个,参与共建全省癌症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全省先进有机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待完善)。截至目前,已累计建成国家级平台2个、省级9个、市级5个。2.公共服务开放共享功率微电子检测、高端MEMS传感器技术、先进封装、医用高分子材料分析测试、细胞基因治疗中试、病理分析测试、生物医药分析测试等7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并开放,全院仪器设备原值超亿元,服务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集聚效应逐步凸显3.持续招引高端人才2024年自主申报入选省顶尖人才1人、科技部国家级领军人才5人、工信部国家级领军人才4人。截至目前,研究院拥有专兼职人员321人(全职人员270人),其中,国家级人才20人,省顶尖人才1人,其他省级人才15人,博士106人。4.精选优育青年人才组织院内青年人才申报各类人才项目,2024年累计申报国家海外优青8人次,科技部领军人才17人次,省级人才5人次,推荐工信部领军人才16人次。认定绍兴“名士之乡”人才C类2人,申请获批3人。制定出台研究院“浙江大学鉴水百人计划”、“编制池”入编办法等制度,不断优化高层次人才引育政策。支持青年人才中高级职称评定,全年确定全职人员中高级职称37人。5.竭力培养高级人才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成功获批,累计进站博士41人,出站3人。其中,2024年进站博士16人,开题16人,中期考核18人;博士后卢炯聪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6批面上资助(研究院首个作为设站单位成功申报项目),博士后郭李伟获浙江省博士后科学基金二等资助。首届(2023级)10名浙江大学“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卓越培养项目硕士研究生正式入驻大健康中心培养,第二届(2024级)15名已入学浙大工程师学院,浙江大学相关学科研究生来院学习研究71人,南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高校相关学科研究生来院学习研究24人。(三)有组织科研见成效,创新成果竞相涌现6.攻关突破重大科研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项,累计40余项。新增申请知识产权(软著)86项、授权46项,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软著)314项、授权57项。累计发表SCI论文90余篇。再生医学材料与器械研究团队牵头制定“超支化聚赖氨酸接枝表面的表征”等2项团体标准。功率微电子测试团队参与制定“T/CASAS021—2024SiCMOSFET阈值电压测试方法”等4项行业标准,肿瘤信号转导与精准治疗团队的自体CAR-T细胞临床研究项目获国家卫键委审批通过。7.持续产出创新成果新型“液体创口贴”问世,破解抗菌剂安全无毒国际难题;太赫兹无损穿透式检测系统成功研发,隔空鉴定黄酒变质问题;基于8寸新型高灵敏度磁传感芯片成功开发电流测量模组;风电储能一体机、大焦点工业CT系统等重大装备完成样机研制;参与的“应对极端灾害和大规模新能源的新型配电网关键技术及应用”、“高压高频大容量功率器件驱动与测试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项成果获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四)成果转化加速推进,产研联动成效初现8.孵化企业质效提升新孵化(引进)企业6家(累计23家)。其中,博慧(浙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获批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绍成功研发以超支化聚赖氨酸(HBPL)为核心的原材料及其衍生产品(属国内外首创)已进入产业化。中国烯谷(绍兴)石墨烯全球原创硬科技产业项目正式签约,总投资4000万的“高通量酷冷模组与高性能石墨烯热界面材料”先导项目开工建设,研发的相关产品成功应用于两颗卫星。引进企业绍兴核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在绍自主研发产品已通过IP68(60m)安规等,销售额超千万元。9.赋能产业服务升级新增联合实验室2家(累计7家),新增5家战略合作单位(累计16家),核电装备联合实验室研发成果“耐辐射水下光枪灯”进入销售阶段;磁导航手术机器人联合研发平台相关产品进入临床前实验,联合开发的“碳排放监测及碳电市场交易实验平台”已在省电网推广;深化“企业出题、研究院解题”活动,新增4项预研基金(累计7项),组织博士、专家走访企业近200家(次),为企提供技术服务121项,横向合同经费累计7490.84万元。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累计服务市内企业6家、市外企业56家,测试服务收入累计202万元。(五)科技交流深入开展,研产融合蓄势赋能10.打造产研交流高地以会兴业,承办好2024第八届全国膜技术青年科学家大会、万场报告话前沿生物材料产学研论坛、2024年光电子研讨会,组织好越城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研讨会、2024绍兴滨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名城绍兴与文明互鉴研讨会、人工智能赋能文化发展研讨会,打造创新交流平台,探索学术前沿与产业融合路径。以才兴业,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Jean-MarieLehn应邀到访,唐佩福、赵宇亮、彭实戈、李尔平等15余位海内外院士来院、来绍研讨,注入顶尖智慧,支撑、引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11.科技成果展示亮眼以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浙江大学服务浙江高质量发展”媒体调研行活动为契机,展示研究院科技成果、产研联动,人民日报、科技金融时报等主流权威媒体深度报道,累计产生新闻作品50余篇,相关正面传播量超千万人次,显示度、影响力大幅提升。参加2024国际新材料展、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第五届光电子集成芯片等国际性会展,亮相聚酰胺纳米微孔膜、新型磁传感芯片等20余项前沿科技成果,拓展意向合作单位,升温院企合作。(六)体制机制持续深化,发展支撑不断夯实12.持续深化管理体制全面落实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顺利召开研究院管理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同步召开研究院战略咨询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管理委员会主任、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刚,管理委员会主任、绍兴市副市长鲁霞光等出席会议,审议通过《2023年工作总结与2024年工作计划》、《薪酬管理制度(试行)》,潘云鹤、陈学思、谭蔚泓、李尔平等院士专家为研究院建设发展问诊把脉、提供决策支持与战略指导,推动研究院稳健发展与持续创新。13.探索完善运行机制严格落实院务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全年召开院务会议26次,民主决策议题近200项。健全规章制度,新增修订采购、实验室安全等管理办法等制度6项,新增研究生管理等制度11项,已累计制定制度87项。全面落实研究院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进一步厘清工作责权利,推进管理重心下移,“研究院-分中心-团队”的层级化运行模式日臻完善。(七)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干事创业氛围浓厚14.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坚持党建与研究院发展有机融合,发挥“头雁”作用,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和党风廉政建设。党员队伍进一步扩大,现有党员61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人,预备党员1人。组织党员赴绍兴清廉馆、浙东运河博物馆开展党日活动,与浙江大学审计处党支部结对共建开展交流。研究院党支部荣获绍兴市越城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党支部书记宋小航荣获“绍兴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5.群团力量持续发挥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团结人心、凝聚干事创业力量中的作用。研究院工会陆续举办2024新春联欢会、职工羽毛球比赛、“2024秋日绍兴·Citywalk”等活动,丰富在院职工业务生活,展现组织关怀,营造健康文明、昂扬向上的工作环境。研究院科协走进绍兴第一初级中学、越芯中学、东湖中心、鉴湖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举办暑期实验室开放日,为绍兴市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打通“科研-科普”链条,实现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两翼齐飞”。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尚待提速。孵化企业融资比较困难,授权的知识产权转化比较缓慢,成果落地还不多。
四、下一步打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区域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以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为主线,持续加强高端人才引育、高水平科技研发、高价值成果培育,在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贡献。一是赋能产业,加快高水平成果转化落地。推进孵化(引进)企业实质化运行,培育标志性科技项目,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探索建立技术经纪人队伍。二是引育并举,打造高端研发与转化人才队伍。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大青年人才培养,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三是守正创新,以有组织科研厚植发展土壤。积极申报纵向科研项目,积极争取更多横向科研项目,圆满完成自研科技项目。四是提能造峰,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建实建强高能级科创平台,提升服务平台服务产业能力。五是深化交流,扩大研究院社会影响力。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加强文化宣传管理。六是改革创新,推进研究院治理现代化。坚持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落实研究院领导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做实群团组织工作。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浙江大学绍兴研究院功率微电子检测中心获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实验室认可,生效日期是2023年6月6日,有效期至2029年6月5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获2024绍兴市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工作突出贡献集体;获2024全市”图强争先“突出贡献奖;获越城区2024年度首位争先突出贡献奖。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