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机关(庆祥)幼儿园 | 法定代表人 | 吴舞 |
住所 | 绍兴市府山西路411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222.52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22.52 | 期末数(万元) | 214.15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学前幼儿教育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2E955861051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越城区教育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一、基本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越城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优化园区设置,提升办园品质1.借规模调整,提升办园品质。因为适龄儿童减少,本学期,借办学规模调整之际,优化园区设置,缩减了规模小、独立位置偏的摩尔城园区。对老旧的府山园区进行硬件升级改造,使三园区规模、硬件设施都达到同等优化。2.借升等创建,提升办园质量。借升等创建契机,提升办园质量。本学期聚焦曦之湖创建省一的契机,重点抓半日活动保教质量提升。通过半日活动观摩研讨,细致观察并讨论教师在半日活动中与幼儿的互动情况,进行优化调整,提升了师幼互动的有效性,确保每个环节都能体现教育目的,符合幼儿发展规律。遗憾的是准备半年之久的曦之湖省一创评工作,因为政策改变在迎检之前临时叫停。二、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职业素养本学期,利用开学工作会议、每月1次的教职工会议对老师们进行有目的的师德教育,要求老师们敬业爱岗,以《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以爱为先,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做好孩子和家长的表率。1.利用教师节开展了师德师风教育,全体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重温幼儿园制定的师德规范,请新教师进行师德师风宣讲,帮助教师坚守师德底线,绷紧师德师风这根弦,以良好的“大先生”形象要求自己。2.按照上级文件开展了秋季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学习了各种有关师德师风的政策文件,分园区观看了专题片《我的老师》,还进行了警示教育,我们还在11月份进行了家长问卷调查,以检验师德师风建设的成果,同时也借此督促教师坚守师德底线,规范教学行为。这次专题教育,可谓是进行了一次师德师风的大洗礼,在老师们的心中植入了“教书育人,师德为先”的种子,时时刻刻鞭策自己,以高标准要求自己。3.发现、培养和挖掘身边的先进师德典型,在园公众号宣传他们文明从教、献身教育的先进事迹,用榜样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感染和激励广大教师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增强教师的自信心,激励教师不断进步。三、聚焦童真课程,助力幼儿成长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和路径,活动是幼儿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着眼于儿童的发展。1.深化课程审议,优化实践策略科学的主题选定与审议:依据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性、兴趣倾向及发展需求,紧密结合“童真”教育理念,通过集团审议,精心策划了学期或单元课程框架。系统梳理并整合了各类教育资源,确保课程内容既丰富多彩又层次分明。通过家园通讯、家长工作坊等形式,增进了家长对课程审议的理解与支持。精心设计了包含集体教学、区域游戏、户外实践等在内的多元化活动,确保每一项活动都紧扣主题核心,同时灵活适应不同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建立了活动设计反馈机制,针对实施中的问题持续研讨,及时调整优化,确保活动的有效性和吸引力。定期组织教学观摩、公开课等,鼓励教师互相学习,通过评课反馈提升教学技艺,确保教学质量。构建了幼儿发展观测体系,密切追踪记录幼儿在课程中的成长轨迹,依据数据反馈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形成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动态闭环。2.深化项目学习,推动五育融合本学期项目活动聚焦“越文化探索”与“建构技能挑战”,鼓励各班级在大主题下根据幼儿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个性化分支主题的开发,如“古越建筑探秘”、“越乡名仕”、“酒文化”等,确保活动既富有趣味性,又能充分展现幼儿个性和幼儿园文化特色。构建了生态化学习资源网,与地方文化馆、科技中心、高校实验室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幼儿提供实地考察、专家讲座、远程指导等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创设了情境化学习空间,依据项目主题,灵活改造学习环境,如设置“越文化小剧场”、“建构工作坊”等主题区域。强化自主探究能力,通过“问题银行”激发幼儿提出问题,鼓励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调查和创作,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和能力。引入同伴评价机制,在过程记录与反思中加入同伴互评环节,促进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和成长。除传统的成果展示日外,利用幼儿园网站、社交媒体等数字平台,让幼儿的项目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认可。在多元评价体系中加入了形成性评价,确保评价能够促进幼儿的持续成长。四、落实精细管理,提升后勤保障1.针对安全管理。类依托网格化管理网络,除专人专项检查,全体参与发现隐患谁发现谁上报,及时整改,不出漏洞。本学期紫金府和府山园区每个活动室都安装2个监控,做到不留盲区,同时使用智能管理系统对进行远程监控,提高了管理效率。校门口增设冲撞设施,对幼儿园的接送车辆与秩序进行严格管理,确保人车安全,同时开展防恐怖反暴力演练、安全疏散演练、消防逃生演练、食品安全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救护能力。班级执好1530安全制度,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与自护能力。通过大家的努力幼儿园年终被评为“区平安校园”安全员杜燕娜也被评为先进安全工作者。2.针对食堂管理。加强食品采购渠道、操作流程的督查,每日验菜增加两位老师同时进行;加强食堂环境、卫生工作的检查,每周一次餐具清洁剂残留检验,同时邀请专业人士对食堂进行除四害工作,每月清晰油烟机,以确保食堂的环境整洁与食堂人员的操作规范;按季节不断调整优化幼儿食谱,每月公示食堂收支情况让家长监督,通过组织家长品餐活动、膳管会渠道让家长参与管理,为幼儿菜品口味、营养均衡一起出谋划策,为师生饮食安全、健康做好保障工作。3.针对卫生保健工作。重抓晨检关对每一个幼儿做到有效的监测、观察与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的预防检疫工作,做好物品定期消毒等工作的部署与监督,特别秋季传染病高发季节,关注幼儿每日缺勤登记、追踪工作,针对幼儿服药制度进行了更新以确保幼儿在园服药的安全性,为特殊体质儿童提供相应的病号菜让家长放心。本学期还增加了部分设施如冰箱、痰盂物理降温袋、专用手电筒(五官科专用)等,提升保健室的功能性。五、聚焦园本培训,赋能专业成长(一)区本培训我园校级领导均参加了园长90学时培训,大班教师参加了16学分幼小衔接混合式培训,两位教师参加了资源教师培训,一位教师参加了新教师培训,还有个别教师参加了区级层面的课题研究培训、项目活动培训等。这些培训对应了不同层次的教师,对参加培训的教师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作用。参加培训的教师均能准时参加,及时在教师工作手册上记录培训内容,保证培训效果。(二)园本培训1.开展了新一轮的师徒结对活动。我们为教龄3年以下的两位新教师安排了园级领导作为她们的导师,师徒共同签订责任书,保证每周相互交流,每学期进行一次总结,师徒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2.开展了有针对性的线上培训。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对于一线老师来说始终是比较难的,它需要比较好的理论和文字功底,而且要有对题材选择的敏锐性,这样才能打造出好的论文,写出优秀的课题方案并进行有效的研究,但这恰恰是我们老师欠缺的,根据这个现实情况,本学期我们组织了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线上培训,聆听幼教专家关于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的系统讲座,让老师们在这两方面获得显著的成长。自主游戏的观察和指导对老师们的专业要求相对较高,需要老师们在有目的的观察基础上给出有效的评价和指导,多数老师捕捉不到孩子们的生长点,也不知道怎样评价和指导,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也购买了相应的线上课程供老师们学习提高。3.进行了小班半日活动展示。新小班的半日活动展示不仅有利于小班教师规范保教行为,提升半日活动质量,同时也让参加观摩的老师有了学习的机会,她们在观摩的过程中检视自己带班过程中的不足和好的做法,反复对比评判并学习,对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开展了各种评比活动。评比始终是倒逼老师学习和提高的手段,同时也可以检验我们开展培训和教研的结果,而且也因此让我们更好地知晓了每位一线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本学期,我们进行了项目活动案例评比、游戏案例评比、越文化背景下的课程环境评比,以评比推动老师们的课程实践,在实践中提炼和积累经验,从而形成优质的文字,获得专业成长。六、家园社协同共育合力赋能幼儿成长构建了多元化沟通网络,创新亲子活动形式,成立了家长互助社群,增强了家园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深入融合社区资源,推出了多项早教服务和公益项目,拓宽了幼儿的教育视野,促进了社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结合图书馆、博物馆、公园等公共资源,设计系列户外学习与体验活动,增强幼儿的社会参与感和实践能力。携手社区组织,开展环保、助老、公共卫生等公益项目,让幼儿在参与中学会责任与奉献,培育良好公民意识。联合社区举办传统节日、文化庆典活动,邀请家长与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增强幼儿对本土文化的认同与自豪感,促进社区文化传承。七、取得成绩本学期围绕“培育学校文化”、“打造特色品牌”、“促进教师成长”三个领域,进行重点发展工作推进,并在督导室学年评议中获得小组最高分。新的学期,根据园所发展需要确定了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校培育、家校社协同育人三项重点工作。在课程建设方面,在“本真教育”的理念的引领下,探索将周边越文化资源以课程园本化的形式,纳入“童真”课程,更好地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在家校社协同方面,与府山社区签订了“园社1+1”共建协议,与博物馆、府山公园管理处等签订课程基地协议,汇聚更多力量,为幼儿园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教师发展学校培育方面,与文理学院、绍职院签订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的见实习培养基地协议,在为在校学生提供见实习指导的同时,借助高校力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成功创建市无废学校,3名教师被评为区杏坛新苗,1名教师评为区四有好老师,4篇论文在市级获奖、28篇论文(案例)在区级获奖(其中7篇论文案例获区一等奖);一项课题市级立项、3项课题分别获区级一、二、三等奖;3项精品课程资源在市级获奖;在区教职工运动会团体操比赛中获第二名。在区学前教育宣传月案例评比中获区级一等奖;在区汉字书写大赛中二名教师获硬笔组一等奖;开设区级专题讲座3次,展示区级公开课7节。3名幼儿在区杭港杯幼儿绘画比赛中获一等奖;在绍兴市幼儿足球表演大赛中获奖12项。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集团校园文化有待进一步梳理、课程理念需要调整完善;2.府山园区各项硬件指标不达标,班级规模有待调整;3.曦之湖园区各项工作对照省一标准有距离,需要不断规范;4.紫金府园区教师生育、生病请假较多,人员不足 |
四、下一步打算 | 1.人员招聘、人员分工调整,应对人员生育、请假等状况;2.在浙师大指导下完善校园文化方案与课程方案;3.府山园区招生调整,缩小办班规模;4.曦之湖各项工作优化,迎接省一级评估;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3月8日,本单位进行了开办资金变更。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