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越城区育才学校

信息来源: 事业登记系统 发布时间: 2025- 04- 10 16: 59 浏览次数:

来源: 事业登记系统
发布时间: 2025- 04- 10 16: 59

单位名称绍兴市越城区育才学校法定代表人钟小平
住所  绍兴市越城区城西曦之湖路
开办资金(万元)831经费来源财政补助
年初数(万元)736.59期末数(万元)697.72
宗旨和业务范围特殊教育教学服务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330602733803222B举办单位绍兴市越城区教育体育局
开展业务情况
一、基本情况育才学校被列为浙江省级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以来,持续迭代培智学校职业教育“职特融合”办学模式,锚定助力特殊学生终身发展方向,构建技能培养、职业规划、就业保障三维育人体系。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一)充分调研市场需求,构建专业对口的技能培养体系一是深化专业课程自主研发。依据学生基本能力评估和社会市场需求评估,结合家庭意愿,统筹学校资源,研发“小水滴”自立课程体系,打造“小水滴”职业教育品牌。该课程体系学制为三年,以功能性和教育性为目标,覆盖通识教育、专业训练和康复训练领域。其中围绕“专业训练”领域,积极创设洗车服务、餐会服务、客房服务、美食烹饪、产品加工、卫生保洁、种植养护、资源回收等8类技能课程。截至目前,依托“小水滴”课程体系,新开发本土特色黄酒奶茶、腌菜等项目化课程13门,共5个精品课程、13项课题和30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二是拓展全真实训配套建设。加大职业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完善与课程建设相配套的融合实训生态网络,实现由“体验式实践”向“生产型实训”转型。先后投入170余万元建设中厨教室、职业客房、洗车房、小水滴农场等7个校内“全真型”实训基地,实训面积超10000平方米。其中,投入12万元建设簇绒工艺生产车间,供学生簇绒地毯、脚垫、靠枕等产品批量加工和个性化定制进行实训;投入40万元完成10亩“小水滴”农场基地建设,开辟蔬菜、果树、竹林、水产养殖、家禽养殖、大棚等区域供种植养护;投入20万元合作打造学生创业平台“越城小水滴喜憨儿洗车中心”,已正式启动对外营业。三是引育职业教育优良师资。探索“双师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校内专任教师“走出去”,进技师学院跟岗学习、到合作企业学习专业技术、参加社会职业资格考试;将企业一线专业技能人才“请进来”,担任学校职业课程外聘教师,实施职业课程由学校专任教师和企业外聘教师共同执教,做到方法和技术相结合,有效解决“特殊学校专任教师教学方法多样但缺少技术,企业外聘教师精通技术但缺少教学方法”的困境,实现教学效果1+1>2。目前,学校现有职教教师15人,其中企业外聘教师6人。(二)充分考虑学生特质,构建动态调整的职业规划体系一是前置职业生涯启蒙。前置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所需的岗位意识和技能素养,自学前和义务教育段设立校内职业岗位,量身定制岗位清单,甄选校园礼仪、快递配送、资源回收等12个跟岗点位,通过职前公开竞聘,职工师徒结对等形式,启蒙学生职业意识,丰富学生职业体验。实施体质提升行动,将体育劳育与职业实践有机结合,以校内一日流程活动为主线,围绕学生体态、体能、平衡、BIM等指标,动态考核岗位劳动时长与能力,助推学生岗位素养提升,为职业就业夯实基础。今年以来开展两届校内招聘会,学生就任校园岗位54人次,班级岗位参与率100%。二是开展职业适契评估。高中段1至3年级,按照“职业陶冶-职业探索-职业适应与训练”阶段式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生理、心理、能力等个体发展情况,从工作人格、独立生活能力、工作技能三方面132项指标,对学生进行详细量化评估,动态生成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高一开设职业知觉课程,让学生了解参加工作的意义、社会工作的特点;高二开设职种教学课程,让学生探索工作兴趣和适合职种,训练一般工作能力;高三根据学生就业意向将职训范围缩减到1-3种,对接企业开展专项训练,进行实习适应。三是实施订单精准引导。校企双方签订“特殊人员培养战略合作协议”,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建“订单班”进行精确培养,实现“把专业建在产业上,把班级建在订单上”。2024学年,与海虹坊餐饮酒店达成协议开设新“订单班”,聘请海虹坊餐饮总监担任包厢服务教学顾问,按酒店标准和要求配备教具设施、开展校内教学。本学期高三年级由老师带队前往海虹坊门店实习跟岗两批次。截至目前,“订单班”合作企业增至13家,累计招收智力障碍学生40人。(三)充分凝聚协同合力,构建岗位适契的就业保障体系一是“3公里支持就业”持续深化。深化“政府牵线+校企握手”的“3公里支持就业”机制,与2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区等签订“契约化”共建协议,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各成员发挥各自职能优势,落实“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学生共育”契约要求。区统战部、发改局、教体局、残联等部门通过各领域内部挖潜,多方面企业对接、提供可选择岗位15个,助力7名毕业学生就近入职。二是创设灵活就业平台。打通全真实训基地社会化运作最后一公里,7个校内“全真型”实训基地产品、成果、服务面向社会延伸。当前,学校簇绒、陶艺作品在区政府、残联展厅,黄酒小镇景区、生活越州公众号等公益平台进行销售,累积销售额达1万余元;“小水滴农场集市”售卖摊位正式启用,就近售卖农场各种产品,后续将在其他站点和网络平台上市,实现线上线下同步经营;“越城小水滴喜憨儿洗车中心”对外营业良好,2位应届毕业生成为洗车中心的首批员工后,新增2名实习生,月营业额均高于1万元。三是完善就业跟踪服务。建立“指标+体验”观察机制。制定观察指标10个,其中定量指标6个、定性指标4个,通过阶段性观察复盘,迭代完善特殊学校高品质办学模式。优化职后3年跟踪机制,落实实习就业巡回指导员“一月一岗一日”巡回访指导制度,从全程跟踪到半跟踪,逐渐脱离形成独立的模式,为学生提供持续再生动力,把对学生的就业帮扶延伸到毕业后。全程跟踪今年7名应届毕业学生,结合融合性就业4名、庇护性就业3名开展后续追踪,达成就业安置不落一人。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1.学生职业教育课程与企业所需的就业岗位时间、数量匹配,还需进一步衔接。2.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与素养,还需进一步提升。3.特殊学生就业创业平台,还需要家校社协同“教联体”进一步予以多方面支持。
四、下一步打算1.进一步完善智力障碍学生灵活就业创业流程体系,积极搭建智力障碍学生创业就业信息平台,建好资源有效统筹对接枢纽,实现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有效契合、无缝对接。2.进一步探索全龄段“职特融合”教育培养实践模式,深化职后跟踪机制,创新开展就业后成长关爱行动,持续关注智力障碍学生终身发展。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相关资质认可《法人证》有效期到2027年2月17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