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越城区迪荡街道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绍兴市越城区迪荡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 | 法定代表人 | 何坚 |
住所 | 绍兴市剡溪路227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20.00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20 | 期末数(万元) | 20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街道经济发展、农业农村、卫生健康、文化体育事业、退役军人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技术推广等综合服务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0665161765D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越城区迪荡街道办事处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迪荡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优质共享,厚植民生福祉。聚焦群众所盼,高质量推进民生实事工程。完成“乐龄中心”创建工作,优质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完成迪荡街道民政一体化服务站共享食堂建设,“小食堂”承载“大民生”。完成2024年专职社区工作者招考及替补、新入职社区工作者培训工作(共计招考16人,递补2人);组织做好2024年度社会工作者考试相关工作;完成都泗社区等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及副主任补选工作。做好扶贫帮困救助工作,圆满完成社会救助、低保低边、困难家庭慰问、特困补助、“善居工程”等任务,惠及群众共1087人次;完成“添翼计划”,帮助4名困难家庭的残疾儿童对接儿童福利院进行康复训练,做好困境儿童救助工作,惠及流动、困境儿童共计623人。重视推动残联工作,预计年前完成街道残疾人之家换址新建;完成4户残疾人家庭“有爱无碍”环境改造。做好2024年春节拥军优属和部分退役军人慰问工作,做好60周岁以上农村籍退役士兵生活补助申请工作,做好266名重点优抚对象的动态管理工作。推进精防、慈善、水库移民、街道主管16个社团和民办非企业社会组织、道路命名、节地生态安葬补贴、“邻里节”、婚姻(婚庆)协会入会等工作取得新进展。二、守正创新,彰显迪荡活力。抓重点树标杆,锚定体育、城市、文化三大领域,放大辨识度、打造金名片,举办越城区第五届荧光酷跑活动,动能转换实践成效,固化为全区体育赛事经验;以迪荡湖公园、迪荡健身公园为基地,将体育与楼宇企业、商圈园区、社区相融合,筹备“璀璨迪荡YUE享健康”系列赛事8场,打造迪荡本地群众体育品牌,使“璀璨迪荡YUE享健康”系列赛理念深入人心,群众体育蓬勃发展;越城首家探索城市百姓健身房公建民营模式,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对龙洲花园百姓健身房进行运营管理;完成326人次越城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完成迪荡健身公园改造,配套周边,满足群众锻炼需求。圆满完成“同心越城·爱在身边”暨“禾乐”基金奖学助学活动,擦亮“禾乐”品牌。三、品质提升,拓展服务效能。抓好人口均衡发展事业,落实奖扶特扶政策,新增奖扶52人,总计58人,新增特扶12人,总计116人;做好二孩一次性生育补贴、三孩产妇一次性育儿津贴、三胎家庭育儿补贴、三孩托育补贴申请工作,惠及家庭35户;抓好计生服务工作,开展两癌筛查,共筛查56名;倡导新型婚育文化,共计开展优生宣传活动25场,宣传近1500人次,同时对74户特殊家庭进行上门慰问;完成红十字新增应急救护持证培训目标人数257人,完成新增普及培训1610人次;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建设成果,做好国家卫生城市省级综合评估迎检工作;开展2024年春秋季灭鼠、夏季病媒防制工作;做好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活动,共计开展11场活动,宣传近580人次。开展“热血迪荡榜样力量”无偿献血活动,148人成功献血(血小板),献血总量为52980ML、9个单位血小板,补助金额合计141450元;4人成功登记造血干细胞。重视发展老年教育、社区教育、老年学堂规范化建设数、公共场所母婴室设施日常监督检查等惠民事业。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今年以来,尽管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照年度任务目标、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和群众的新期待,仍有不少差距和薄弱环节,如:基础设施还需加强建设,社会化养老、城乡社区服务建设等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需求,服务水平还有提升空间等。 |
四、下一步打算 | 1、擦亮迪荡名片。一是突出“城市+运动”核心优势,坚持文体旅融合,着力提升体育事业发展新高度,全面擦亮“璀璨迪荡YUE享健康”金名片。二是探索成立迪荡街道“博施济众”社会帮扶基金,为辖区内的困难弱势群体提供长效、精准的帮扶,推动迪荡慈善事业再上新台阶,为街道善治提供新的引擎,为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贡献力量。2、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惠民保安,更加关注“平均数以下”,更加重视“群众身边事”,用心用情当好凝聚人心、服务人民的“勤务员”。进一步做好民政救助、困难帮扶、养老服务改革创新等工作,聚焦“一老一小”,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深化养老服务“爱心卡”省级试点,实现基本养老服务全覆盖,社区成长驿站、托育设施全覆盖。3、发展社会事业。做好社保、就业及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以市示范型便民中心、“基层十佳站所”建设标准,持续深化村社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打造村社级硬核代办员队伍,实现就近办、兜底办。全面落实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政策,“两险”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4月,因机构改革,对事业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了变更。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