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卫生院、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站) | 法定代表人 | 骆月祥 |
住所 | 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堰中路28号 |
开办资金(万元) | 1794.41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1803.25 | 期末数(万元) | 1825.16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承担辖区内的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工作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0471392100U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越城区卫生健康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陶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越城区卫生健康局的精心指导下,紧紧依循局中心工作与岗位目标责任制准则,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全力推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努力打造特色医疗服务品牌。2024年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下,中心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以医疗业务为核心,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一)医疗业务情况。到2024年12月,本中心总业务收入1715.23万元,同比下降2.42%;其中医疗收入665.33万元,同比增长1.90%,药品收入1049.9万元,同比下降4.97%。总业务收入中,药品占比为61.21%。(二)门急诊人次情况。到2024年12月份,本中心总门急诊人次166549人次,同比增长7.11%。日平均诊疗人次为456人次,门诊均次处方费用93.67元,同比下降6.12%。(三)转诊服务工作情况。到2024年12月份,中心共转诊患者376名,其中住院患者205名,门诊患者159名,同比转诊率下降10.26%,转诊患者中,至绍兴市中医院180名,转诊至绍兴市文理学院附属医院24名,绍兴市人民医院1人。(四)医疗安全与管理工作情况。高度重视医疗安全与管理工作,完善了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加强医疗质量监控,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全年无医疗安全事故发生。(五)医疗人员培养情况。按规定做好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有计划的实施外出进修培训工作,2024年共派出3名医务人员参加进修培训,其中绍兴市人民医院1名,绍兴市中医院1名,杭州市中医院1名。进修培训中,6个月以下人员1名,6个月及以上人员2名,切实提高了医务人员综合服务能力。(六)专家引进工作情况。积极开展“双下沉,两服务”,共引进绍兴市级专家8人,区级专家2人。二、以公卫体系为基础,稳步推进公卫工作(一)健康档案和体检工作情况。常住人口数20499,建立电子健康档案19641,建档率95.81%;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16068人,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率78.83%,健康档案使用率70.18%,60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档案开放率100.00%。2024年完成成年人体检7613人,中小学生体检1123人,65岁老年人体检4363人,体检率为77.06%。(二)预防接种工作情况。接种:到12月31日,共接种一类疫苗4376剂次,其中流动儿童385人次;接种二类疫苗1941剂次,其中流动儿童385人次。办证:办理新生儿接种证卡108人,建证建卡率100%。五苗接种率达到98%。共报告AEFI为4例,未发生接种事故。(三)儿童健康管理工作情况。定期开展儿童检查门诊工作,到12月31日,共为儿童免费体检1105次。常住新生儿110名,按规定建册110名,建册率100%,新生儿访视110名,访视率为100%。街道共筛查出高危儿童15名。0-3岁儿童保健手册在册数349人,管理数342人,当年系管率为98%。0-7岁儿童在册数857人,管理数845人,当年管理覆盖率为98.6%。(四)孕产妇健康管理工作情况。到12月31日,街道常住产妇总数117人,活产数117人(其中1人双胎),产妇建卡人数117人,建卡率100%;早检人数109人,早检率93.16%;系统管理人数109人,系管率93.16%;产后访视117人,访视率100%;住院分娩活产数117人,住院分娩率100%;高危产妇91人,占总产妇人数的77.77%;高危产妇管理人数91人,高危管理率100%;出生低体重儿5人、巨大儿4人、早产儿5人;死胎死产数1人,孕产妇死亡数0人。(五)主要慢性病管理工作情况。街道共有高血压患者4225人,已管理人数3780人,管理率89.47%,规范管理2745人,规范管理率72.62%;血压控制人数2974人,控制率78.68%。街道共有糖尿病患者1230人,实际管理人数967人,管理率78.62%,规范管理710人,规范管理率73.42%;血糖控制人数603人,控制率62.36%。街道共管理肿瘤患者1151人,脑卒中患者642人,冠心病患者56人。(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工作情况。街道共管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161人,发现率7.86‰;参加体检患者154人,体检率100%;规律服药率99.38%;规范管理患者161人,规范管理率100.00%。同时,积极开展重性精神病患者和疑似患者摸排调查工作,共摸排166人(包括已纳入管理161人),新发现和确诊5人,均纳入管理。(七)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工作情况。到12月31日,街道无甲类传染病上班,乙类传染病共上报1例,丙类传染病共丙类传染病共上报459例,其他应报传染病4例,无漏报、瞒报、迟报现象发生,报卡质量符合要求。本中心诊治和报告463例,报告及时率达100%。肠道门诊累计监测腹泻病人69例,无阳性病例发生。(八)家庭医生签约工作情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13183人,规范签约率64.31%,有效签约人数3567人,有效签约率42.03%。其中高血压有效签约1863人,糖尿病有效签约437人,65岁以上老年人有效签约2539人。三、年度重点工作与特色亮点(一)建立村卫生室中医阁,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为更好地满足村民多元化的诊疗服务,完成白塔头村中医阁建设,常规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艾灸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确保了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简、便、验、廉”的一站式、多样化中医药特色服务。(二)打造儿童健康管理平台,提供一站式育儿服务“医防护”一体化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自2024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成功举办24场养育活动,有效促进了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实现“一站式”育儿服务,为儿童家庭提供科学指引和健康支持。该平台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提高儿童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家长们对平台提供的健康管理服务高度满意。(三)深化数字信息化改革,优化患者就医体验多样化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溯源码接口改造升级,减少窗口发药容错,避免药品二次流通。提升慢性病一体化门诊的信息系统建设,对患者就诊、转诊、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模式进行数字化赋能,优化医疗流程,便捷群众就医。(四)构建高效胸痛救治体系,打通救治“第一公里”加强急救团队建设,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对急救技能和模拟演练培训,邀请上级专家进行授课,医护人员对胸痛患者的识别、评估和救治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该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以来,成功转诊30多起胸痛患者,其中有两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时转院救治,赢得了患者家属的赞誉。今年中心顺利通过胸痛单元市级复核,不仅是对我中心胸痛救治单元工作成绩的肯定,也标志着本中心胸痛救治单元的运行已步入稳定发展的高标准阶段。(五)打造现代化CT机房,提升中心诊断精准度为进一步解决健康体检项目问题,引进CT扫描设备。中心于12月份开始对CT机房进行科学的布局规划,设计患者最优流动路径,减少等待时间。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如增加自然光线、改善通风系统,为患者和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工作和检查环境。旨在提供高效、安全、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和满意度。(六)增设中医护理门诊,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中心开展了包括艾灸、刮痧、穴位敷贴、耳穴压豆、泥灸、葫芦灸、平衡罐、推拿等多项适宜技术,提升群众就医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2024年中医护理门诊各类适宜技术服务人数:三伏贴453人次,督脉灸233人次,艾箱灸1353人次,泥灸1715人次,刮痧125人次,葫芦灸62人次,耳穴压豆28人次,通阴三阳灸1人次。(七)建立治安防范联动机制,共创和谐医疗环境安装一键报警系统,与当地公安机构建立治安防范联动,增加中心安保人员巡查频率,提高涉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和医疗机构安全水平,切实保障就医群众和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安全,严密防控违法犯罪,共筑医院安全防线。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中心业务用房紧张。(二)中心就医车位紧张。 |
四、下一步打算 | 五、2025年工作思路(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中心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科室、落实到人,管生产管安全,加强隐患排查,提高整改闭环,进行医安云系统安装,对安全生产管理进行赋能。(二)深化老年人五大行动。确保“老年人看病就医更方便”五大行动取得显著成效,使老年人在预约挂号、看病就医流程、常用药品获取、家庭病床服务以及安宁疗护等方面得到更多便利,提升基层首诊率。(三)加强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个性化培训计划,鼓励医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学术交流活动,参加人数不少于10人次。选拔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养学科带头人,每年进修人数不少于3名(邵逸夫医院进修全科和急诊;浙江省中医院进修中医药技术)。开展内部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提高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培训次数不少于5次。为了更好地推广中医护理技术,我们与绍兴市中医院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帮扶方式,将中医护理技术普及到更多的患者中。(四)搭建“5G+AR”智慧医疗系统。为了提升中心解决疑难杂症和重症的诊治,中心将积极探索“5G+AR”远程智慧医疗,依托5G及AR增强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省级专家、基层医生与患者三方“面对面”交流,实现在线问诊,优质医疗资源云共享,突破医疗资源的地域限制,解决城乡医疗资源差距较大、救治能力不足、群众转诊成本高等痛点难点。(五)构建远程心电诊断服务体系。建设“心电一张网”,在6个村卫生室和1个卫生服务站配备数字心电仪。积极参加医共体开展的心电检查、心血管专业知识等培训,提高心血管疾病诊断能力,加速转诊速度和救治能力。(六)深化两慢病门诊及家庭病床服务,让居民享有多维度、有深度的一体化就医服务。(七)进一步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提升基层医院的中医护理服务水平,让更多民众享受到高品质、高效能的中医护理服务。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47139210033062112B1001有效期限自2025年01月16日至2028年06月14日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