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绍兴市镜湖第二幼儿园 | 法定代表人 | 沈夏敏 |
住所 | 绍兴市越城区凤林西路金色家园1幢 |
开办资金(万元) | 40.03 | 经费来源 | 财政全额补助 |
年初数(万元) | 3.03 | 期末数(万元) | 40.03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幼儿教育教学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 12330602MB07487137 | 举办单位 | 绍兴市越城区教育体育局 |
开展业务情况 |
一、基本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绍兴市越城区教育体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有关情况具体如下: |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主要效益 | (一)重点建设,主抓课程2023年8月,镜湖幼教集团分设为镜湖第一幼儿园、镜湖第二幼儿园,我园为镜湖二幼,园本课程定名为“城市生活”课程,是镜湖教育集团原有的“生态”课程为承载与延续的课程,传承了幼儿园原有的“社会生态”的开展经验。1.做好顶层设计,建构园本课程整体框架2024年上半年,我们由课程领导小组牵头,在经过多轮调研和讨论后,我们利用幼儿园坐落于镜湖新区中心地带,毗邻市政府机关和市政文化娱乐设施,周围遍布特色场馆、城市公园、城市交通枢纽等在地化课程资源的地理优势,架构“城市生活”园本课程,以“城市”为实践场,以“生活”为核心的课程。根据幼儿园及幼儿的情况,构建以“立小城之本,获小城之力,怀小城之爱”为课程理念的课程体系,培养悦己、乐学、友善、创美的城市“新”公民。2024年3月和2024年10月分别开展自然角环境创设观摩研讨活动和园本课程背景下的班级环境创设评比,引导教师在不同的时间对不同的环境创设有主题、有目标、有价值的内容。从公共环境浸润、主题墙凸显、区域环境渗透等三方面入手,使幼儿园的公共环境和各班的班级环境中都能体现园本课程的理念。优化各班区域活动环境,使活动区格局更开放、增加低结构材料比重,助推幼儿深入开展自主游戏;注重主题墙的互动性,采用儿童海报式主题墙,使幼儿活动痕迹能清晰呈现。2024年6月,我园从科学领域出发,结合园本课程的核心理念,以幼儿思考途径为主线,承办了以“聚焦科学核心,对话儿童成长”为主题的2023学年第二学期越城区幼儿园专任教师第十八次培训活动,在场有来自西藏那曲比如县夏曲镇幼儿园浙江学习考察人员,以及90学时初级班和高级班的老师们。整场区级教研有4堂科学领域的活动作为载体来呈现不同的科学领域的教学方式,还有来自平湖市第一幼儿园刘亚平老师以沙龙的方式来进行说课和评课,将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提问内容展现在在场的老师中。2.丰富实践内容,拓宽园本课程实施路径。2024年,我们利用科技馆、镜湖乐园、马拉松公园、镜湖湿地公园、迪荡湖公园、鲁迅故里等周边场景资源分别组织幼儿开展了“城市场馆,科技探秘”、“城市乐园,踏青识春”、“城市公园,环湖毅行”、“城市地标,定向寻宝”等园本课程实践活动。以社会实践为途径,鼓励幼儿深入走进自己家和幼儿园周边的城市场景,在探究行为、体验行为、创造行为中得到沉浸式的学习体验。2024年上半年,我们通过全园性的主题海报观摩研讨,引导教师在主题海报中呈现主题的线性发展,通过照片、幼儿表征等多种手段呈现幼儿在主题各个阶段所进行的探究和所获得的发展,下半年各年段持续开展对不同年龄段幼儿适宜的表征记录的实践和探讨。本年度我们开展了“园本课程背景下”为主线的班级环境创设、课程论文评比、班级主题海报评比、节点性教学活动交流评比、自然角环境创设评比、园本课程班本主题交流评比等多项与课程实施相关的评比活动。通过多轮评比研讨、优秀范例展示等途径,在鼓励教师不断梳理反思的同时也为教师提供园本课程实施的正确导向。(二)团队建设,共促成长1.观念转变,夯实科研动机基础。我园的科研方向主要围绕两个维度:①硬理念:理念引导下的趋向性专题,大形势下需要教师了解、掌握且提升的内容。②软问题:问题取向下的必要性专题,即在一日活动中发现的需要通过教研来引领、跟进的内容。2024年7月,在通过一学年的教科研带动后,我园根据对教师的能力素养再次进行分析,一致将教师教科研发展的目标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普遍发展——以教研、探究为方式,以大教研、园区教研及年段教研为分组,带动教师的教研意识与能力;第二层次:小范围突破——不同教师科研能力发展有不同层次进阶,我们需要凸显并带动教、学、研潜力人才,树立“优秀”榜样,带动共同成长。2024年度,我园开展以环境与幼儿互动为主题的专题教研4次,以家园互动为主题的专题教研3次,以课例研讨为主题的专题教研3次,以游戏创设为主题的专题教研5次,以及其余半日观摩、节庆活动安排等常规教研数次。2.多维渗透,提升教师科研水平2024年,我园共安排了5次外出培训,其中包括杭州与绍兴两次不同形式的“高质量背景下幼儿园游戏与游戏化教学观摩”,以及线上的“幼儿园高质量游戏开展与儿童行为观察评价”,教师发展中心安排的“《评估指南》视域下的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并在培训前,对培训教师进行分组,拍摄视频进行记录的同时,也需要将培训中的有效且可学习的内容进行分享。2024年6月28日,我园开展了《“二次培训分享”活动》,安排滨江园区线下交流,其它四园区线上观看,其中共有8位教师围绕“游戏组织、游戏观察、领域创设”等几个主题进行精彩的分享,并获得各园区教师的一致好评。2024年6月底,我园开展了《“典型课题故事”展示交流活动》,安排滨江园区线下交流,其它四园区线上观看,其中以规划课题为核心,3个学科教改项目为延伸,进行了故事沙龙式分享会,活动中每个课题都以“源起—开题思路—开题报告—过程实施—结题内容—反思小结”这几个方面进行展开,在课题负责人讲述课题实施思路的过程中,既再一次帮助自身重新见证课题的整个过程,提取有效策略,剔除无效流程,也给活动中的其它老师带来了接地气的科研全过程。2024年12月,我园联合鲁迅、花园、沥海街道中心幼儿园邀请了浙江省幼儿园特级教师王芳来绍参加以《探索有意义学习与项目活动的实践路径》为主题的教师专题培训活动。二、取得的主要成绩1.课题。基础教育综合课题《“嵌入+分层”师幼联动式评价推进幼儿园主题实施的实践与研究》获得区级一等奖,2个区级基础教育学科教改项目在区内获得三等奖。2.课程环境。设立新园后,我园环境根据城市生活课程理念,以“展”为载体作为课程评估手段呈现的幼儿立体经验性环境,该课程环境在2024年幼儿园“越文化”背景下的课程环境创设中获得二等奖。3.研修方案。《幼儿园“自助式”小农场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在2023年越城区校本(园本)研修方案评比中获得二等奖。4.论文/案例。学科论文《“聆听·趣寻·巧记·睿思”四部曲——对儿童表征的倾听、记录的探索与实践》和专项论文《看见孩子的思与行——“5+X”模式,探寻马赛克方法在中班小农场活动中的运用》分别在市级获得三等奖和二等奖,还有2篇专题论文,1篇学科论文,2篇专题论文分别在区级获得一、二等奖。5.课例。两位骨干教师的优质课分别获得区级品质课堂优质课一、二等奖。还有两位老师的科学领域课例在2024年6月以“聚焦科学核心,对话儿童成长”为主题的区级教研上公开展示。6.四有好老师。2024年9月,我园吴龙娟、何红琴两位老师被认定为2024年越城区“四有”好老师。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1.教学改革机制欠缺。(1)园本教研取点随意,深度不够。【架构问题】设计园本研修方案时,往往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和系统的规划,导致教研活动组织散乱空洞,难以形成有效的教研成果。【实施问题】①总到分脱节:园区缺乏专业的教研团队,教师在教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以得到及时解决,影响了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②大内容先,细内容缺:教研的内容多取点较大,往往通过1-2次教研就解决了一个大主题,导致真问题解决不了,假空话重复再三。(2)教师教学理念停滞,方式陈旧。①依赖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互动性,导致幼儿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不高;②忽视儿童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不同孩子的发展需求;③缺乏与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合,未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教学工具;④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儿童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3)儿童学习渠道单一,教为中心。教师未树立“以学论教”的意识,导致仅看重集体教学活动,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大多流于形式,未深究其中,使得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主动探索和思考的机会。2.园本课程体系欠缺。城市生活课程作为小综合性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有如下问题:(1)在重新架构“城市生活”园本课程后,原有幼儿园文化与园本课程理念存在割裂感,不能很好地相融合,也无法凸显园本课程特色。(2)上一学年园本课程实施途径以外出实践活动和班本主题为主,形式较为单一,让课程有效落地的路径和抓手有待进一步丰富。 |
四、下一步打算 | (一)修正和完善园本课程架构,充实园所文化;丰富课程实施路径,使园本课程有效落地。1.修正课程架构,丰盈园所课程文化建设。在“城市生活”园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明显感受到原有幼儿园目标、理念和园本课程理念存在偏差,不能很好地引领园本课程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重新梳理办园目标、一训三风等,并在园所文化指引下延续、做深幼儿园“城市生活”园本课程,使课程架构逐步趋向科学。2.丰富实践内容,拓宽园本课程实施路径。课程顶层设计完成后,如何落地如何实施尤为重要。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能将园本课程理念、目标和本班级实际情况、幼儿需要有机融合,在主题推进过程中主动捕获幼儿的兴趣点,挖掘有价值的主题生成点,广纳资源,设计与生成有效的园本课程背景下的班本主题活动。(二)以学论教,多模式、多途径呈现教学新样态。1.以研修为手段,更新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对认识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是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对教师来说,认知自己的教学理念是有难度的,教师能够外显的就是自身对某个教学行为的看法,而理念就藏着这些看法中,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借助完整、规范的研修活动。2.以实践为途径,提升多元多维的教学策略。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水平需要提升,保障教学的“量”的基础上,还需要注意教学的“质”。好课从教师出发,需要具备有质量的教态、环节、互动与小结,从幼儿出发,需要呈现积极的参与、经验的交流与专注的操作。而如何来判断“好”,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课例交流,甚至是评比,将优质呈现到“众目睽睽之下”。而交流中,我们将以实施、评价与信息技术手段出发来作为重点关注进行梳理。3.以游戏为渠道,开辟有深度的教学模式。结合幼儿的区域游戏与户外游戏,以教师素质与幼儿学习品质为切入点,将游戏活动创设与师幼发展有机相融。游戏内容要体现生活的普及性,贴近孩子的生活经验;要突出生活的实践性,鼓励所有孩子参与、实践、体验、收获;同时要增强游戏方式的多样性,激发所有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感受乐趣,创造快乐。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无 |
相关资质认可 | 无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接受捐赠以及使用情况 | 无 |